星座云古诗词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fú ]

读音:fú

拼音:fu

简繁:涪

五笔:IUKG

五行:水

部外:暂无

五笔:IUKG

笔画:11画

吉凶:暂无

仓颉:EYTR

结构:左右

郑码:VSJ

四角:30161

区位:2402

统一码:6DAA

异体字:?

英汉互译:river in Sichuan province

笔顺:点、点、提、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470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xingzuoyun.cc

起源

单一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巴国河流涪水之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水经注》记载:涪水,出广汉属国刚氐道徼外。即源出四川省中部的松潘县,东南向流经平武县、绵阳市、三台县、遂宁县、潼南县至合川县,最后汇入嘉陵江。以涪水为名,在汉朝时期设置涪陵县,后改为涪水州,隶属于重庆府,即今重庆市涪陵区,特产茎瘤芥菜,其酱腌菜制品叫做榨菜,与欧洲的酸黄瓜、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腌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公元十八世纪初叶,涪陵地区长江沿岸已有茎瘤芥的栽培,将它制成榨菜则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由于与华夏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同年诞生,因此在国外又被美称为“北大菜”,在欧美澳的中国留学生、各大学院、唐人街中一直很是流行。由于榨菜在美国陆军、海军中是排名第二的必备腌菜(第一是甜青豆,即豌豆罐头),因此又被戏称为“PUC”,意为“军方定单第二行”,与“北大菜”(Peking University Chowchow)的首字母不约而合。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邱寿安开始对榨菜进行商业化批量加工并投放市场,但至清末还处于独家经营状态,直至民国初年才迅速传开,到公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榨菜生产开始形成一大行业,其后历久不衰,至今已逾百年。

原居于涪水流域的古巴人、越人的分衍民族中,有以河流名称为姓氏者,其汉姓称涪氏,如今多为少数民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等的姓氏,极少部分汉族亦有因氏者。

涪陵郡:亦称涪陵县、涪水州、涪州。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涪陵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之地,曾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因此又称作涪陵。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属地,战国末期为秦国巴郡之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年)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东汉时期,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期,增置汉平县,隶属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年)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期,郡县建置变化较大。隋朝时期置涪陵县、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唐朝时期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时期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朝。南宋时期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朝时期置涪州,辖武龙县。明朝时期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朝时期置涪州,不领县。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东川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置川东涪陵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柱、武隆、长寿、彭水七县,隶川东行署区。1952年,川东酉阳区并入川东涪陵区,增辖垫江、黔江、酉阳、秀山四县,隶属四川省人民政府。1958年,长寿县划入重庆市。1968年改称涪陵地区。1983年撤涪陵县设涪陵市。1988年,分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五县设黔江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1958年由酆都县更名)、垫江县和武隆县。1994年,撤南川县,设南川市。1995年11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06号文件),自1996年1月起撤涪陵市,设枳城区、李渡区;1996年3月,撤涪陵地区,设地级涪陵市,下辖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1996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涪陵市正式改隶重庆直辖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涪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涪水堂、涪州堂。

一、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当以涪水为氏。”涪水在今四川涪陵地区,为嘉陵江支流。

二、

涪姓起源:见《姓苑》。涪水,源出四川松潘,至合川入嘉陵江。当以水名为氏。

历史名人

郡望

涪陵郡:亦称涪陵县、涪水州、涪州。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涪陵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之地,曾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因此又称作涪陵。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属地,战国末期为秦国巴郡之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年)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东汉时期,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期,增置汉平县,隶属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年)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期,郡县建置变化较大。隋朝时期置涪陵县、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唐朝时期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时期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朝。南宋时期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朝时期置涪州,辖武龙县。明朝时期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朝时期置涪州,不领县。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东川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置川东涪陵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柱、武隆、长寿、彭水七县,隶川东行署区。1952年,川东酉阳区并入川东涪陵区,增辖垫江、黔江、酉阳、秀山四县,隶属四川省人民政府。1958年,长寿县划入重庆市。1968年改称涪陵地区。1983年撤涪陵县设涪陵市。1988年,分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五县设黔江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1958年由酆都县更名)、垫江县和武隆县。1994年,撤南川县,设南川市。1995年11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06号文件),自1996年1月起撤涪陵市,设枳城区、李渡区;1996年3月,撤涪陵地区,设地级涪陵市,下辖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1996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涪陵市正式改隶重庆直辖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涪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涪水堂、涪州堂。

一、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当以涪水为氏。”涪水在今四川涪陵地区,为嘉陵江支流。

二、

涪姓起源:见《姓苑》。涪水,源出四川松潘,至合川入嘉陵江。当以水名为氏。

姓氏源流

一、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当以涪水为氏。”涪水在今四川涪陵地区,为嘉陵江支流。

二、

涪姓起源:见《姓苑》。涪水,源出四川松潘,至合川入嘉陵江。当以水名为氏。

堂号

涪陵郡:亦称涪陵县、涪水州、涪州。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涪陵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之地,曾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因此又称作涪陵。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属地,战国末期为秦国巴郡之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年)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东汉时期,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期,增置汉平县,隶属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年)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期,郡县建置变化较大。隋朝时期置涪陵县、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唐朝时期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时期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朝。南宋时期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朝时期置涪州,辖武龙县。明朝时期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朝时期置涪州,不领县。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东川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置川东涪陵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柱、武隆、长寿、彭水七县,隶川东行署区。1952年,川东酉阳区并入川东涪陵区,增辖垫江、黔江、酉阳、秀山四县,隶属四川省人民政府。1958年,长寿县划入重庆市。1968年改称涪陵地区。1983年撤涪陵县设涪陵市。1988年,分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五县设黔江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1958年由酆都县更名)、垫江县和武隆县。1994年,撤南川县,设南川市。1995年11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06号文件),自1996年1月起撤涪陵市,设枳城区、李渡区;1996年3月,撤涪陵地区,设地级涪陵市,下辖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1996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涪陵市正式改隶重庆直辖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涪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涪水堂、涪州堂。

一、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当以涪水为氏。”涪水在今四川涪陵地区,为嘉陵江支流。

二、

涪姓起源:见《姓苑》。涪水,源出四川松潘,至合川入嘉陵江。当以水名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