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ì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370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374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299 |
1995年 | 448 | 1987年 | 381 | 1982年 | 404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364 |
内容来源于:www.xingzuoyun.cc
利姓主要源自:芈姓、姬姓。
利姓起源一
源于高阳氏,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的祖先,以祖字为氏。上古商代时,有位王族叫理利贞,为了逃避商纣王的迫害,曾路经一棵李树下以李子充饥,后来就改姓为李利贞。李利贞的十一世孙李聃,被后人尊为道家创始人,就是老子。老子后代中,有的为纪念远祖中的王族李利贞,取利字为姓,切代相传。所以,李姓、理姓、利姓的远祖是同一人。利姓产生较晚,是老子李聃的后代中形成的。
利姓起源二
出自芈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受封于利邑(今四川省广元县境),其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利。
利姓起源三
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食采于利邑,其后人以利孙为氏,后改为单姓利氏。
利姓起源四
出自北方鲜卑族有叱利氏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叱利氏,入中原后遂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利氏。
利姓起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时期官吏利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秦朝时期,秦始皇设置有利氏一官位,亦称栗氏、历氏,专职负责监造金属器具,其中负责冶炼浇铸的工官专称“窏氏”,负责兵器制造的工官则专称“利氏”,负责民用器物制造的则专称“栗氏”。
利姓起源六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利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拓拔部中有叱利氏部落叱利氏,亦称叱李氏、叱列氏、叱黎氏、叱伏列氏,即中国北方古高车族十二姓之中的泣伏利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叱利氏后改为利氏”。实际上,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后大举推进的汉化改革过程中,叱利氏在汉化时先改为汉字单姓利氏,后另有族人改为李氏,其实是同宗同源。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
利姓起源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颜扎氏,称燕札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颜(民姓)氏、阎(官姓)氏、张氏、锡氏、利氏等。
该支利氏鼻祖为颜扎·珠尔杭阿,满洲正黄旗人,清乾隆年间从征甘肃,在镇压回民起义的过程中立功颇伟,因功被乾隆大帝赐号为“锡利巴图鲁”,累官至御前侍卫、正白旗护军统领、镶蓝旗满洲副都统,赐骑都尉世职。在颜扎·珠尔杭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号为姓氏者,先称锡利氏,后以谐音汉字省文简改为单姓利氏、锡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
利姓起源八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记载:
达斡尔族莫尔登氏,亦称孟尔丁氏、孟尔的音氏、墨尔丹氏、莫塔哈利氏,世居黑龙江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地方,是达斡尔族的老姓之一。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rdi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莫尔登氏多冠汉姓为利氏、孟氏、莫氏、苍氏等。
达斡尔族、满族利氏读音皆作lì(ㄌㄧˋ)。
利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利氏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晚期至战国的李利贞,接着是利九。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楚霸王项羽的大将有利几、博士利永贞、中山贤相利乾,后又有得道真人利真,西汉时期有长沙承相利苍,唐朝时期有高僧利涉,宋朝时期有文士利申、金溪县丞利元吉、学者利鸾孙等。
据钦州利明学世家族谱记载:利氏最早南移繁衍的祖先是利刘兴、利本坚两位,利刘兴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迁至安徽省开基,部份迁居国外。利本坚,字孔固,原住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利本坚是明朝著名的爱民好官,先后出任江西赣县主薄及四川省安岳县丞,明朝时期到广东韶州任教,期满移居南雄城南珠机理定居。利本坚淑配陈氏生下三男,长子利大川,次子利朝纲,三子利维卿。
利大川从南雄迁居平林开基,生下利桂荣。利荣生利高辉、利高煌。利高辉生利维基、利维堂。利维基生利锦,利维堂生利镛。利镛生利祖安。利祖安生利棰英。利棰英生利福明、利福坚。利福坚生利思仁、利思义、利思礼、利思志。
利朝纲从南雄迁居江西省龙南,生下利廷用。利廷用生利继禄。利继禄生利世昌。利世昌生利成六、利成十、利成广、利成立。利成广迁居四川省,部分子孙侨居国外。
利维卿从南雄迁居东莞县开基,生下利应瑞,字梦伧,又生利应祥。利应瑞生利良材,字柚,又生利颜材,字梓。利良材生利寅宾,字名杨,号天宝。利寅宾生利益夫,字伯谦,又生利顺夫,字伯巽。利益夫生利廷凤,字鸣时,号芝。利廷凤生利于南。七代单传至第八世利袭(世美),字世哓,妣谢氏,是已亥科举人,官授南海巡检,为国家为民族而躯名垂千古,公婆墓地葬在东莞县常平镇桥沥村马桥狮山。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的利氏家族,是利世美的后裔。
利世美(利袭)生下四子,长子利秀野、二子利兰野、三子利芸野、四子利蕙野。利秀野住莞城,明朝末年间其后代利松友、利竹友、利梅友三人迁居柴金临江镇及福建省莆田县开基。利兰野住城西油榨尾,利芸野迁居惠州博罗岭坑开基,利蕙野迁居海南及国外。
利兰野生利文杰,居广东莞城油榨尾。利文杰生利受祖、利受宁二子,迁居广东高要县金利村。利受宁生利德华。利德华生利帝保。利帝保生利观养、利观禄,后迁高明墨编村。利观禄生利史明,利观养老生四子:长子利康长(利明学),字昌教,号圣山;次子利康义;三子利史勋(利史江),四子利史富(利明臣)。
利康长于明朝末年间到广西灵山任教儒,其品德纯正,志在四方,深知地理,目睹钦灵一带是理想开基之地,故选择灵山陆屋东郊胜塘村建居,从广东墨编村迁此开基,于是利康长便成了广西钦州地区利姓的始祖。利康长娶三房生八子,原配陆氏,续娶施氏,再娶杨氏。施氏太婆坟地名宝鸭塘,墓有对联一首:“壹墓开基绵八子,双峰毓秀萌千孙。”
利康长之长子利显全,利显全生一子,迁居广西钦州青塘金利村,其子孙现遍及当地四十多个自然村。利康长之二子利显洪、三子利显秀,子孙布及广西各地。利康长之四子利显彰的后代,迁往南宁、桂林、梧州等地。利康长之五子利显胜、六子利显后,迁往广东。利康长之七子利显良,迁往山东历城、山西大同及山东烟台等地。利康长之八子为利显斌。目前,利康长的后裔子孙估计不少于五万人。
北宋初年,江西利氏一支南迁到南雄保昌定居。在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这支利氏族人迁至今东莞常平大沥,垦荒种养,大沥遂为广东利氏发祥地。南宋时期,这支利氏族人繁衍至博罗、南海一带。元初,繁衍至紫金、河源等地。上述四川安岳县令利本坚即为紫金人。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灵山县、北海市合浦县、南宁市、贵港市、陆川县,广东省的河源县、东莞市、惠州市、阳江市阳东县、南粤县、从化县、广州市花都区、博罗县、新会县、英德县、湛江市,河南省的洛阳市、虞城县、唐河县,江西省的兴国县、萍乡市,安徽省的无为县、南陵县,海南省,四川省的南充市南部县,湖北省的来凤县,台湾省的屏东县等地,均有利氏族人分布。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一、利l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南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此当以祖辈名为氏,系出理姓。或云出自李氏。
2、郑樵注云:“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后以为氏。利,今之葭萌也。”利,春秋楚邑,其地在今湖北之利川县。此以邑为氏,系出芈姓。
3、又据《河南官氏志》注云:“叱利氏改为利。望出河南。”汉代有利乾;宋代有利申;又有利元吉,金溪县丞;明代有利济川,任府同知;又有利宾,官御史;又有利本坚,英德人,安丘县丞;清代有利纬,任崇义县典史。
二、利
利姓分布:分布较广,人数不多。
利姓起源:
1、老子之祖李利贞之后有利氏。
2、春秋时楚公子食采于利,其后以为氏。其地在蜀利州(亦称葭萌,故城在今四川广元)。
3、相传为古利国之后,系自嵬姓,见《潜夫论》。按:嵬似即傀,为炎帝之裔。
4、北魏时改叱利氏为利氏,见《魏书·官氏志》。
利姓名人:
利几,秦末时陈令。利本坚,明时广东英德人,四川安岳县丞。
郡望:河南。
利姓古代名人
利仓西汉,名丞相,现今发现的马王堆湿尸就是他的夫人。
利几汉朝,武将,先是项羽部将,后来为刘邦带兵。
利元吉宋朝,学者,字文伯,盯江人。是宋代著名儒者陆九渊的高才生,学问独到,陆九渊的儿子后来想拜他为师,利元吉谢曰不敢当。中国古文化的要领,常出于师徒口耳相传。举进士而当官,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政绩显著。晚年以教书为乐。
利本坚明朝,英德(今广东省)人。由监生任赣县主簿,调四川安岳县令。为官公正,爱民节用。为众论所推许。
利苍西汉,名丞相,现今发现的马王堆湿尸就是他的夫人。
利姓近代名人
利建能1950年6月28日生,男,广东省人。现任中国对外建设广州园林公司经理。大专学历,建筑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工程委员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及园林规划工作,主持设计的项目包括古典建筑、旅馆、医院、博览中心、风景建筑及公园、庭园的规划等。曾赴德国工作进修,主持或参与策划、设计的项目有瑞典“香山苑”;法国“锦绣园”;加拿大“天皇城”;泰国养素、“雁巢园”;德国“春华园”等。近年(21世纪后期)来与美国华厦园林公司合作引进推广美国“宝马丽”建筑装饰材料。致力于国内外园林工程设计营造,完成了广州外商活动中心庭园、中山紫马岭公园“揽胜阁”等一批高质量的园林工程。
利卓燊1933年9月生,广东新会市人,教授,研究员。1957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现任九二学社浙江省委联络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国际土壤学会成员。主要业绩:是中国率先从事固氮绿萍的多学科内容应用基础研究,及将其作肥料、饲料、饵料的多用途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供了系列创新技术在生产中推广,早在六七十年代中,推广养用面积全国每年有430多万公顷。1960年起一直为第一主持人主持省、部重点科研项目和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于1979年指导美国国家科学院派来代培的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业。为第一完成人的科学成果8项获浙江省科学大会奖。科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著作有独著《绿萍的养殖与利用》(已先后被国外译为英文和西班牙文出版〕,合著《生物固氮》等3本。在国内外发表主笔论文55篇,其中4篇获浙江省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竞赛三等奖及国家科协颁发全国高技术新技术农业应用证书。多次被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特邀出席第12届国际土壤学会宣讲论文及全文刊登,并委任生物固氮委员会主席。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来参观、访问科研工作,其中有美国总统能源顾问、世界银行秘书长、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主席、国家部队、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主任、大学教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利希慎(1879年–1928年),名辑世,字廷羡。香港著名利氏家族的创始人,广东新会人。父亲利良奕,是最早从中国到美国淘金者之一。生于夏威夷,年青时在美国受教育。17岁时方随父回香港,入读皇仁书院,毕业後曾留校任教,不久进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当职员。亦曾在马来亚当过报馆翻译、开过锯木厂;在仰光开办双德丰船务公司,被派往香港任经理。後来其父经营鸦片生意致富,利希慎继承其业之馀,亦投资房地产,财产迅速膨胀,是港澳的「公烟(鸦片)大王」。1923年向英资怡和洋行以380万买得铜锣湾西部一带土地,发展成为利园。即今日香港利园山道、利舞台、波斯富街、恩平道一带,并注册希慎置业公司,为利氏家族奠下了“地产王国”的基础。此後更涉足金融、贸易等多方面投资。1928年4月30日在中环被暗杀。刺杀案发生后,香港警方全力以赴缉拿疑凶,连利氏家族也悬赏两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却一直未能破案。时至今日位于铜锣湾繁华闹市的希慎道是以其名字命名的。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一、利l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南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此当以祖辈名为氏,系出理姓。或云出自李氏。
2、郑樵注云:“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后以为氏。利,今之葭萌也。”利,春秋楚邑,其地在今湖北之利川县。此以邑为氏,系出芈姓。
3、又据《河南官氏志》注云:“叱利氏改为利。望出河南。”汉代有利乾;宋代有利申;又有利元吉,金溪县丞;明代有利济川,任府同知;又有利宾,官御史;又有利本坚,英德人,安丘县丞;清代有利纬,任崇义县典史。
二、利
利姓分布:分布较广,人数不多。
利姓起源:
1、老子之祖李利贞之后有利氏。
2、春秋时楚公子食采于利,其后以为氏。其地在蜀利州(亦称葭萌,故城在今四川广元)。
3、相传为古利国之后,系自嵬姓,见《潜夫论》。按:嵬似即傀,为炎帝之裔。
4、北魏时改叱利氏为利氏,见《魏书·官氏志》。
利姓名人:
利几,秦末时陈令。利本坚,明时广东英德人,四川安岳县丞。
郡望:河南。
一、利l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南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此当以祖辈名为氏,系出理姓。或云出自李氏。
2、郑樵注云:“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后以为氏。利,今之葭萌也。”利,春秋楚邑,其地在今湖北之利川县。此以邑为氏,系出芈姓。
3、又据《河南官氏志》注云:“叱利氏改为利。望出河南。”汉代有利乾;宋代有利申;又有利元吉,金溪县丞;明代有利济川,任府同知;又有利宾,官御史;又有利本坚,英德人,安丘县丞;清代有利纬,任崇义县典史。
二、利
利姓分布:分布较广,人数不多。
利姓起源:
1、老子之祖李利贞之后有利氏。
2、春秋时楚公子食采于利,其后以为氏。其地在蜀利州(亦称葭萌,故城在今四川广元)。
3、相传为古利国之后,系自嵬姓,见《潜夫论》。按:嵬似即傀,为炎帝之裔。
4、北魏时改叱利氏为利氏,见《魏书·官氏志》。
利姓名人:
利几,秦末时陈令。利本坚,明时广东英德人,四川安岳县丞。
郡望:河南。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一、利l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南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此当以祖辈名为氏,系出理姓。或云出自李氏。
2、郑樵注云:“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后以为氏。利,今之葭萌也。”利,春秋楚邑,其地在今湖北之利川县。此以邑为氏,系出芈姓。
3、又据《河南官氏志》注云:“叱利氏改为利。望出河南。”汉代有利乾;宋代有利申;又有利元吉,金溪县丞;明代有利济川,任府同知;又有利宾,官御史;又有利本坚,英德人,安丘县丞;清代有利纬,任崇义县典史。
二、利
利姓分布:分布较广,人数不多。
利姓起源:
1、老子之祖李利贞之后有利氏。
2、春秋时楚公子食采于利,其后以为氏。其地在蜀利州(亦称葭萌,故城在今四川广元)。
3、相传为古利国之后,系自嵬姓,见《潜夫论》。按:嵬似即傀,为炎帝之裔。
4、北魏时改叱利氏为利氏,见《魏书·官氏志》。
利姓名人:
利几,秦末时陈令。利本坚,明时广东英德人,四川安岳县丞。
郡望:河南。
其他姓氏
[ 利 ]字的同音字 - [ li ]
[ 利 ]的同部首字 - [ 禾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