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云古诗词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xǔ ]

读音:xǔ

拼音:xu

简繁:許

五笔:YTFH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YTFH

笔画:6画

吉凶:吉

仓颉:IVOJ

结构:左右

郑码:SMED

四角:38740

区位:4877

统一码:8BB8

异体字:許,?

英汉互译:allow,permit,promise,betroth

笔顺:点、横折提、撇、横、横、竖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62018年262014年25
2013年262007年262006年28
1995年351987年351982年31
明朝26元朝33宋朝26
北宋20

内容来源于:www.xingzuoyun.cc

起源

许姓主要源自:姬姓、姜姓。

出自姬姓,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 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文公之子姬其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君主文公姬毁生有公子姬其浒,亦作姬其许,后出任卫国大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姬其浒辅佐父亲卫文公实施减赋税、少刑法,与民共苦的政策,使卫国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并迅速强大。姬其浒的哥哥就是著名的卫成公姬郑,曾被大夫元咺一度废黜,后在春秋霸主晋文公姬重耳的帮助下恢复君位。卫国大司徒姬其浒留给后世最称道的,就是从他开始有了“司徒”这一复姓。在姬其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春秋战国时期,“浒”与“许”二字通假,故而亦称许氏,但读音作hǔ(ㄏㄨˇ);而更多的姬其浒后裔则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徒氏。

传说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也称许氏。

也说,许由(或繇)就是许国诸侯的祖先。同为一支。

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部一带迁都。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苗、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如今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一、(許)xǔ

一行常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邢台、尚义、钜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峡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苗、彝、傣、畲、黎、阿昌、布依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灵公迁于葉(叶),悼公迁于城父,又迁于白羽,许男斯迁于容城,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亦云:“许,姜姓,尧四岳伯夷之后,与齐同宗。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许故城即今河南许昌。

2、《姓氏考略》据《姓氏急急篇·注》称:“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许行;东汉有许慎,著《说文解字》;唐代有许浑,丹阳人;清代有许之渐,武进人,顺治时御史。

二、(許)

许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3%,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55%。

许姓起源:

1、尧时贤人许由之后。

2、系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以为太岳之嗣。至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3、清满州人姓。世居辽宁抚顺、沈阳等地。今满族人姓。

4、清广西泗城府(故治在今广西凌云西南)土司姓许,始于明万历年间。

5、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255、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许姓名人:

许偃,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汝南、高阳。

历史名人

许姓古代名人

许行战国(约前372—289),楚国,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

许娥汉朝(?—前8),昌邑,汉成帝皇后,许平君的侄女,被逼服毒自杀。

许扬不详,不详,水利专家,曾修复鸿隙坡。

许褚不详,毫州,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故号曰虎痴

许攸汉末三国(?~204),南阳,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

许天正唐朝649—718,豫州汝阳,漳州第一任别驾,官至泉漳团练使兼翊府记室

许浑不详,润州,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道宁不详,长安,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

许衡1209-1281,怀洲河内,中国十三世纪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学家

许孚远明朝1535-1604,浙江德清,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朝1578-1623,吴县,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

许国明朝(1527年-1596),歙县,明代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许伯政(1700—1784),湖南巴陵,历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许鸿磐不详,山东济宁,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有《方舆考证》等

许宗扬不详,广西,,太平军将领。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敬宗唐朝(592—672),唐,许敬宗,杭州,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许由尧帝时的高士

许偃春秋,晋国名臣

许异春秋,韩国相国

许历战国,赵国国尉

许猜汉朝,汉高祖功,封严侯

许盎汉朝,汉高祖功臣,柏至侯

许瘈汉朝,汉高祖功臣,宋子侯

许负秦末汉初,鸣雌亭侯,汉文帝义母,女神相

许昌汉朝,汉武帝宰相

许敬汉朝,汉顺帝宰相

许相汉朝,汉灵帝宰相

许栩汉朝,汉桓帝宰相

许训汉朝,汉灵帝宰相

许杨西汉末年,著名的水利专家,曾修復鸿隙坡

许平君汉朝,汉宣帝的皇后,汉元帝的母亲

许据汉朝,大司农,高阳许氏始祖

许劭东汉末年,名士,曾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慎东汉,文字学家,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

许慈三国,蜀国太傅

许靖三国,蜀国司徒

许允三国,曹魏名士

许逊晋代,著名道士,道教净明道尊奉的祖师

许询晋代,文学家

许忠节南北朝,北齐宰相

许季良南北朝,北齐宰相

许且唐代,状元

许圉师高宗时期贤相

许萱唐朝,李白的妻子

许远唐朝,唐玄宗时任睢阳太守,安禄山叛变之时,与张巡死守

许德勋五代,楚国宰相

许玄彻肖梁政权燕王

许将北宋,状元

许安世北宋,状元

许思纯北宋,状元

许景衡北宋,大臣,著名政治家,诗人

许诺南宋,宰相

许叔微南宋,著名中医学家,著有《伤感百症歌》等等,被后世尊為经方派的代表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

许有壬元朝,宰相,大学士

许从宗元朝,大臣,大学士

许师敬元朝,一生仕元,三居相位

许国桢元朝,大臣,大学士,蓟国公

许宸元朝,大臣,赵国公

许观明朝,文状元

许泰明朝,武状元

许瑗明朝,大中大夫,轻车都尉,高阳郡侯

许进明朝,大臣,吏部尚书

许诰明朝,大臣,户部尚书,许进子

许赞明朝,大臣,吏部尚书,许进子

许论明朝,大臣,兵部尚书,许进子

许彬明朝,内阁首辅

许仲琳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

许庚身清朝,军机大臣

许乃普清朝,大臣,吏部尚书

许应骙清朝,大臣,礼部尚书,闽浙总督兼福州将军署理船政大臣

许姓近代名人

许国璋(1897—1943),四川成都,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

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如今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一、(許)xǔ

一行常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邢台、尚义、钜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峡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苗、彝、傣、畲、黎、阿昌、布依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灵公迁于葉(叶),悼公迁于城父,又迁于白羽,许男斯迁于容城,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亦云:“许,姜姓,尧四岳伯夷之后,与齐同宗。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许故城即今河南许昌。

2、《姓氏考略》据《姓氏急急篇·注》称:“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许行;东汉有许慎,著《说文解字》;唐代有许浑,丹阳人;清代有许之渐,武进人,顺治时御史。

二、(許)

许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3%,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55%。

许姓起源:

1、尧时贤人许由之后。

2、系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以为太岳之嗣。至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3、清满州人姓。世居辽宁抚顺、沈阳等地。今满族人姓。

4、清广西泗城府(故治在今广西凌云西南)土司姓许,始于明万历年间。

5、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255、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许姓名人:

许偃,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汝南、高阳。

姓氏源流

一、(許)

一行常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邢台、尚义、钜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峡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苗、彝、傣、畲、黎、阿昌、布依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灵公迁于葉(叶),悼公迁于城父,又迁于白羽,许男斯迁于容城,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亦云:“许,姜姓,尧四岳伯夷之后,与齐同宗。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许故城即今河南许昌。

2、《姓氏考略》据《姓氏急急篇·注》称:“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许行;东汉有许慎,著《说文解字》;唐代有许浑,丹阳人;清代有许之渐,武进人,顺治时御史。

二、(許)

许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3%,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55%。

许姓起源:

1、尧时贤人许由之后。

2、系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以为太岳之嗣。至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3、清满州人姓。世居辽宁抚顺、沈阳等地。今满族人姓。

4、清广西泗城府(故治在今广西凌云西南)土司姓许,始于明万历年间。

5、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255、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许姓名人:

许偃,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汝南、高阳。

堂号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如今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一、(許)xǔ

一行常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邢台、尚义、钜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峡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苗、彝、傣、畲、黎、阿昌、布依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灵公迁于葉(叶),悼公迁于城父,又迁于白羽,许男斯迁于容城,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亦云:“许,姜姓,尧四岳伯夷之后,与齐同宗。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许故城即今河南许昌。

2、《姓氏考略》据《姓氏急急篇·注》称:“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许行;东汉有许慎,著《说文解字》;唐代有许浑,丹阳人;清代有许之渐,武进人,顺治时御史。

二、(許)

许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3%,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55%。

许姓起源:

1、尧时贤人许由之后。

2、系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以为太岳之嗣。至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3、清满州人姓。世居辽宁抚顺、沈阳等地。今满族人姓。

4、清广西泗城府(故治在今广西凌云西南)土司姓许,始于明万历年间。

5、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255、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许姓名人:

许偃,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汝南、高阳。